转板不易,北交所质疑世昌股份客户集中度过高

Connor 以太坊交易官网 2024-09-25 48 0

财中社 汪明琪/文

9月23日,世昌股份(873702)回复北交所第一轮问询。根据上市进程,2024年6月26日,世昌股份IPO获北交所受理。7月24日,北交所就公司业务与技术、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募集资金四方面展开10连问。

《财中社》梳理发现,10条问询中有6条直接关联财务领域的核心议题,暴露世昌股份在客户合作稳定性、业绩增长合理性以及现金流动性方面所面临的风险。

世昌股份成立于2006年,公司专注于汽车燃料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汽车常压、高压燃油箱总成(应用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车用SCR尾气处理系统、新能源氢燃料系统关键部件。

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吉利、奇瑞、长安、领克、比亚迪、一汽、上汽、江铃、福田、一汽解放、三一重工、潍柴动力等20余家汽车和机械制造公司。2021-2023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2.70%、93.22%和 92.48%,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中吉利汽车为公司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对吉利汽车销售额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7.13%、47.89%和42.40%。

转板不易,北交所质疑世昌股份客户集中度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世昌股份还与吉创产业(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于2022年11月合资成立子公司浙江星昌,世昌股份持有浙江星昌91%的股份,吉创产业持有浙江星昌9%股份。浙江星昌主要面向第一大客户吉利汽车进行生产销售,2022年度起纳入世昌股份合并范围,2023年净利润为191万元。

可以说,世昌股份是站在吉利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业务深度依赖状况下,北交所对其客户合作稳定性提出质疑。世昌股份回复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规模较已上市公司而言较低,产能有限,因此现阶段业务更为聚焦,集中资源服务于现有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主要客户,使得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随着未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等已取得项目定点的新客户陆续开始批量供货并实现收入,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将呈下降趋势。

此外,塑料燃油箱总成是世昌股份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2023年度占比保持在93%以上。多年来,公司在汽车领域的零部件集中于塑料燃油箱,未拓展其他类型产品。世昌股份在回复中谈到,在现有产品之外向其他类型产品拓展需要重新进行技术研发,确实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将会继续在汽车燃料系统领域内进行产品拓展工作。

展开全文

此外,世昌股份的业绩起伏较大,业绩下降后又大幅增长引起北交所注意。

2021年至2023年,世昌股份营收分别为2.9亿元、2.8亿元和4.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85万元、1604万元和4702万元。公司业绩起伏较大,业绩下降后又大幅增长。同时,公司2023年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为36.04%,较以前年度明显提高。

转板不易,北交所质疑世昌股份客户集中度过高

世昌股份回应称,受主要客户采购需求变动影响,公司塑料燃油箱总成产品销量及配套的车型结构相应发生变化,使得公司塑料燃油箱总成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呈小幅提升趋势,符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转板不易,北交所质疑世昌股份客户集中度过高

公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塑料燃油箱总成的销量分别为65万个、61万个和87万个。2022年公司塑料燃油箱销量较2021年小幅下滑5.70%,主要是受对中国一汽、长安汽车销量下滑以及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于2021年末申请破产重整,公司于2022年起停止向其销售的影响,公司2022年对上述三家客户销售的塑料燃油箱合计减少6.75万个。

2023年,公司塑料燃油箱销量回升,同比大幅增长42.01%,主要是因为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增速明显,公司对主要客户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中国一汽、宜宾凯翼和江铃汽车等的销量均实现较快增长。

《财中社》发现,世昌股份营收迅速增长与现金流状况背道而驰。

2021年至2023年,世昌股份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合计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75%、68.34%和71.18%,逐年上升;报告期各期末,世昌股份信用期外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且部分客户存在经营情况恶化无法收回账款的情形。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02万元、-3253万元及-3725万元,均为负值。

对此,世昌股份回应称,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结算以承兑汇票为主,部分票据因资金周转需求被贴现。公司将非15家高信用等级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贴现资金计入筹资活动相关现金流入。经此调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643万元、1976万元及1770万元,整体表现尚佳。

具体而言,世昌股份2022年调整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相当;2021年则高于净利润,因当年营收较低且回收了较多前期应收账款;而2023年虽营收大增,但经营性应收项目亦显著增加,导致调整后现金流净额低于净利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