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想要的,中国终于同意了!美国国内风向大变,美财长急忙启程!
据北京周报消息,中方高层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将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美国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实施的“对等关税”措施,严重冲击着中美经贸关系,扰乱了国际经贸秩序,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严峻挑战。中方为捍卫自身正当权益,也为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霸权主义,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中方的有力反制打乱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霸权计划,也痛打了美国遏华的嚣张气焰,让美国国内反对特朗普的民意高涨。
但会谈并不等同于谈判,如果美方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拿出诚意,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通稿还向其他一些经济体“喊话”,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在外事场合中,谁主动谁应邀往往大有深意,这绝不只是个“面子”问题,而是关乎“战略势能”。所以外交部随后在例行记者会上也强调,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被问到是谁先给对方打电话时,只能结结巴巴含糊其辞。
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资料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李力分析,从特朗普政府过去几个月来一系列反复无常的政策表态来看,即便双方已经要“谈起来”,仍要对美国保持充分警惕。美方惯常“说一套、做一套”,当他们感到形势不利的时候,往往就会摆出一副愿意谈判的姿态,但美方到底有多大的谈判诚意,其实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所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8日也专门强调:“如果说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图以谈为幌子,继续搞胁迫讹诈,中方绝不会答应。”
中美的这次会晤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点,首先,中方同意这次会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是因为对美方主动放出的信号做了认真评估,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其次,与特朗普加征关税后,抢着去美国谈判的其他国家不同,中美这次是在第三方国家进行会面,相对而言是建立在比较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另外,中方同意与美方接触,并不等于中方会在关税问题上进行妥协。中方对关税战的态度从来都没有变过,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展开全文
特朗普(资料图)
4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尽管白宫试图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但美国农业、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集体抗议早已戳破这一借口。以大豆为例,中国反制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农民损失超百亿美元,中西部“铁锈带”的工厂主也因成本上升叫苦不迭。而在国外,特朗普一个国家也没“搞定”。美方原本想通过关税战逼中国让步,同时胁迫盟友站队,但现实却截然相反。
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农民正努力适应中国大规模的新关税,将出口转移到其他地方,但对于那些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的产品,替代市场难以觅得。美国人不喜吃鸡爪,但富含胶原蛋白的鸡爪却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味佳肴,市场需求量大。尽管去年因美国禽类制品出口因中国对数十州禽流感疫情实施生禽进口禁令而锐减,中国仍是美国鸡爪的最大出口市场,2022年出口量曾高达47.97万吨。美国农民说,向中国销售鸡爪比作为宠物食品销售利润要高得多。
巴西趁机扩大对中国出口,美国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安吉说她试过腌鱼头,但美国人吃不惯那个味,最后还是得靠中国买家。关税政策卡着脖子,农民们算账:卖中国一吨鸡爪赚五千,卖宠物粮才赚一千五。现在赚五千的路被堵,只能眼看着利润缩水。有人提议政府补贴,但政府说补贴要排队,农业不是优先项。农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但没人知道这场僵局要持续多久。冷库堆满,订单减少,美国农民在等,在找,在赔钱。没人知道下个月能不能找到新买家,或者关税会不会突然取消。